本文
唐山一名鳳凰山。⦿在奉天鳳城縣東南五里。羣峯矗立。山巓有石孔曰箭眼。遠望之如明星。俗傳爲薛仁貴征高麗時所射。山内寺院甚多。〔明統志〕上有疊石古城。可容十萬衆。唐太宗征高麗。嘗駐蹕於此。〔清一統志〕唐太宗自安市班師。未嘗至此。⦿在山東臨沂縣。産煤。已開。⦿在江蘇江寧縣南秣陵關附近。盛産鐵鑛。現已實行探勘。全山鑛量。在四百萬噸與四百五十萬噸之間。鑛石爲赤鐵鑛。半爲堅硬之砂質鑛。半爲較軟之泥質鑛。成分含矽殊高。燐亦多。附近又有牛山、扁擔山、張山、小張山等。山名雖異。鑛脈相屬。⦿見鳳臺山條。⦿在江蘇武進縣南。其北有南宅鎭。又江陰縣西南亦有鳳凰山。⦿在江蘇青浦縣東南二十五里。據九峯之首。延頸舒翼。宛若鳳翥。故名。山下有鎭。背山臨流。清同治初屯兵於此。⦿在安徽滁縣。産銅。⦿在江西石城縣南。東與福建寧化長汀二縣互界。有關及市。⦿在江西豐城縣東七十里。晉升平中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山。即此。下有九子池。⦿在江西修水縣北二百歩。上多靈草。⦿即碧落山。⦿在浙江杭縣南十里。自唐以來。州治在山右。宋建行宮。山遂環入禁苑。其頂砥平。可容萬馬。有宋時御教場。山下有洗馬池。元末張士誠築城。始截山於城外。山之西岡。石筍林立。錢鏐名曰排衙石。刻詩石上。亦作排衙山。山有聖果寺。背山臨水。風景殊勝。其地左右多植桃樹。故有聖果桃之稱。⦿在浙江海鹽縣西南。東北距澉浦鎭二里。南臨大海。最爲衝要。有寨。⦿在浙江長興縣西北。爲蘇皖浙三省交界。⦿在浙江瑞安縣東三百餘里海中。南近江口。其西有江橫山。兩山相對如門。號鳳凰門。昔時海舟往來。可泊此避風。明嘉靖中倭盤踞於此。⦿在福建龍溪縣東二十里。中有萬松嶺。舊名馬岐。爲縣孔道。元末陳友定破漳人於此。縣城遂下。明正統間。縣人植松夾道。連陰十里。因改今名。⦿在福建建甌縣東。一名茶山。五代晉天福三年。王延政據建州。福州兵來攻。延政敗之於茶山。〔寰宇記〕茶山在郡東北。民多植茶於此。宋紹興二年。韓世忠聞賊帥范汝爲入建州。水陸幷進。直抵鳳凰山。大破之。〔福建通志〕山形如翔鳳。當鳳咮處。有石蒼黑。堅緻如玉。太原王頤取以爲硯。蘇東坡名之曰鳳咮。卽此。⦿在福建沙縣南溪南。山形如鳳。多産梧桐。其西曰西山。鳳西翼也。其東曰赤珠。東翼也。赤珠山石皆赤。所謂丹山碧水。七閩之勝。⦿在湖北武昌縣北二里。〔輿地紀勝〕呉黄龍元年。夏口言鳳凰見。因以名山。又嘉魚縣西北半里。蒲圻縣西三里。咸寧縣西三十里。倶有鳳凰山。⦿在湖北京山縣。産煤。⦿在湖北大冶縣。産煤。⦿在湖北蘄春縣北。上有鳳凰臺。⦿在湖南常寧縣。産銅錫。⦿在湖南鳳凰縣西南六十里。清時通判署初設於此。⦿在湖南辰溪縣南七十里。有仙門洞。石竇如城門。水自外流入。伏而不見。約里許。復自洞後竇中出⦿在陝西興安縣西。跨石泉漢陰紫陽三縣境。〔寰宇記〕漢陰縣鳳凰山。周地圖記謂爲龍子山。壘障有十二層。按道書云。鳳凰山二十層。上有仙人藥園。⦿在甘肅成縣東南。〔水經注〕漢世有鳳凰至。故謂之鳳凰臺。〔杜甫詩〕亭亭鳳凰臺。北對西康州。〔方輿勝覽〕山下爲鳳村。山腰有瀑布。名曰璣泉。⦿在四川南溪縣北里許。以形似名。明萬曆三年改建學宮於此。卽唐楊發讀書處。⦿在貴州鳳泉縣西北。磅礴高大。爲縣之鎭。山下龍泉出焉。縣名以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