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
在安徽和縣東北四十里。今名烏江浦。土多黑壤。故名。〔史紀項羽紀〕「羽欲東渡烏江。烏江亭長檥船待。」羽不果渡。自剄死。⦿有二源。均出貴州。北源曰七星河。出威寧縣西之草海。(卽八仙海)東北流至七星山西麓。納則底河。折東南。伏流大山下二十里。自南麓流出。經七星關南。又東南百三十里。至畢節南境大山下。又伏流二十餘里。出於東麓。曰六沖河。又東經大定黔西二縣。至鴨池汛。與南源之簸渡河相會。簸渡河一曰鴨池河。又曰三坌河。源出水城縣西以且海。東流經縣北。折南又屈曲而東。至普定縣西北納三坌河。又名三坌河。又東折而東北曰簸渡河。下流又曰鴨池河。與北源會。合而東北流。至修文縣西北。折北流經六廣汛。曰六廣河。又北折而東。經遵義縣。至紫江縣東北境納清水江。又東北經甕安、餘慶、石阡、思南、印江、德江等縣。至沿河北境入四川境。折西北流經彭水縣西至涪陵縣東入江。一名涪陵江。亦曰黔江。此江貫流於貴州四川兩省之山地。其流經平原者。僅自江口鎭(在彭水縣西北)以北至涪陵縣二百餘里間。其他河之兩岸。山嶺相望。山高江深。處處有灘。儼如三峽。灘之高以三四尺爲常。亦有七八尺者。峽之長三五里者不足數。達三十里以上亦有數處。以彭水縣西北之石蛇灘爲最險。舟行經此。必盡出所載。然後可行。⦿舊名泗江。二源並出廣西陸川縣北境。東曰文龍江。西曰妙洞水。至城南合而南流。入廣東廉江縣界注於海。⦿在廣西平南縣西。〔寰宇記〕平南縣有大烏江。〔清一統志〕在縣西半里。小舟泝流可三四十里。至古城。其源直透縣西北猺山地界。下流入龔江。春夏此河水清。則大江水濁。秋冬大江水清。則此水濁。
補足情報
<span style='visibility:hidden;'>中華人民共和国 安徽和<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