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
本華亭縣地。舊曰華亭海。後以人煙富庶。海舶輻輳。遂成大市。宋紹興中於其地置市舶提舉司及𣙜貨場。曰上海鎭。以地居海之上洋。故名。元割華亭地置縣。清屬江蘇松江府。民國初爲江蘇滬海道治。淞滬護軍使亦駐之。縣東北有水曰滬瀆。故簡稱滬。黄浦江一名春申江。亦簡稱申。地當呉淞江與黄浦江會流之點。東西兩洋之衝。清道光二十二年中英江寧議定條約。訂開商埠。設江海關。我國第一通商港也。舊有縣城巳拆毀。改建廣道。設環城電車。城西南有上海製造局。相近之高昌廟。有江南船廠。京滬、滬杭甬、淞滬三鐵路交點於租界之北。江海汽船。均以此爲起點。以黄浦江濱爲停泊處。交通發達。工商業極盛。民國十三年江浙戰爭後。廢護軍使。劃城市至呉淞定爲淞滬特別市區。十七年。國民政府就淞滬市區而擴大之。改建上海特別市。十九年改稱上海市。直隸於行政院。縣境所轄者。僅閔行、馬橋、顓橋、北橋、曹行、塘灣、三林、陳行八鄕。二十年移縣治北橋。
補足情報
<span style='visibility:hidden;'>中華人民共和国 本華亭縣地</span>